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教师学习天地>详细内容

教师学习天地

“青”舟无惧万重山,前路漫漫亦灿灿——晨曦家话第六届第五期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6 13:30:43 浏览次数: 【字体:

“青”舟无惧万重山,前路漫漫亦灿灿

——晨曦家话第六届第五期活动

春分已至,草木萌动,万物复苏。为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探索高效课堂范式,提升我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3月20日,晨曦家话第六届第五期“青师亮剑、课研共进”提主题活动如约而至。本次活动由校长办副主任钟静洁主持。

IMG_1882 

一、       新锐展风采

狄文洁老师开设了《图形的阐释》展示课。狄老师构建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如风车海岸线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借助生活实例,引入“旋转”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素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的语言描述世界。IMG_1917狄文洁

牛子琦老师的展示课以“崇文抑武”为核心线索展开,力求通过知识关联与拓展、引入丰富的史料与解析等多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北宋政治的特殊性,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知识”与“趣味性”的北宋穿越课堂,让学生收获满满。IMG_1897牛子琦

金烨老师的展示课以“My Hometown Beijing”为话题,通过视频博主介绍北京的脚本,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城市风貌、特色美食及传统文化。整节课脉络清晰,遵循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变。IMG_1896金烨

徐婷婷老师执教的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学会管理情绪》,以2024微博年度关键词“松弛感”为切入点,通过数据展示,学生分享,情境演绎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定的情绪管理方法。

IMG_1907徐婷婷 

张晋玥老师的体育展示课契合新课标要求,落实、发展了闭环教学、游戏化创新、跨学科融合。独创“学—练—赛”一体化设计,融合体能训练与实战挑战,Tabata训练配《哪吒》音乐,音乐与体育碰撞火花,打破学科壁垒。


IMG_1887

8F31AEA7-86B3-41B0-9FE7-B719D0B307E9-65058-000020D4A9F1B1FF 8F31AEA7-86B3-41B0-9FE7-B719D0B307E9-65058-000020D4A9F1B1FF

二、       精准把脉掌方向

周常林校长针对五位老师的展示课给予了针对性指导。周校指出,五位老师的展示课体现了新课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贴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能够做到以生为主体,展示我校新教师的素养和水平。同时周校站在教师发展的宏观角度,为五位老师的展示课提出了意见。

IMG_20250320_192029IMG_20250320_192737 

三、       专业赋能促提质

周常林校长开设了题为《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教学设计探究》的专题讲座。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研经验为全体参会老师提出了宝贵经验。

IMG_1926IMG_1930IMG_1942

四、       晨曦家话成员新的心得

1、霍家龙:“课研共进”里的成长破茧 

  听了五位新教师的展示课反思与周常林校长关于教学教育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五位新教师就自己课堂亮点与不足展开了深刻的探讨,而我在她们的分享与反思中迁移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张晋玥老师将风险防控融入到体能课练习之中,也警醒我在后面的课堂中可以着重强调安全问题,对风险进行提前规避;牛子琦老师利用问题链的形式将知识串联起来,并运用绘制地图等形式创建情景。我可以将此想法融入到热身跑练习中,让学生设计跑动路线,增添课堂乐趣。

周常林校长对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教学设计探究”的讲座,让我受到了教学启发,敦促我以后要高标准备课与教学设计,对于备课进行三次设计。第一次从自身学识出发设计教学内容,第二次汲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内容进行修改,第三次利用平行班将设计付诸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调整。

晨曦家话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与机会,促进我们更快、更稳的成长,而我们青年教师也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多多汲取养分,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金烨:青师亮剑 课研共进心得体会

本次晨曦家话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尤其是在聆听几位优秀同行的展示课分享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有了更深的思考:一是在迁移创新环节需加强对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如课后拓展“苏州一日游”英文地图设计或vlog脚本创作等任务,将知识迁移至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

同时,周校的教研指导让我意识到,教学需与理论深度融合。未来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研促教,通过文献阅读夯实理论根基,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在课堂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用新知反哺教学实践,用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此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既是艺术更是科学。唯有保持反思、深耕教研,才能让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3、郑玉洁:在历史与未来之间:青年教师如何成长

本次晨曦家话听了五位新教师的课堂分享后,我也更加反思自己的教学。站

在讲台上的第三年,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修行。面对一

群对历史充满好奇又时常困惑的初中生,我逐渐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

知识的积累,更需要教学智慧的沉淀。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每节课后,我都应记录教学中的得失:学生

的哪些反应超出预期?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如何让历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认知

特点?这些反思会帮助我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发展是

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成长不仅关乎个人,更影响着每一

个学生的未来。作为青年历史教师,我们不仅传授历史知识,更是在塑造学生看

待世界的方式。这种使命感,将永远激励我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4、狄文洁:青师展锐芒,课研促远航

城西家话在3月20日如期举行,会议主要围绕五位新教师的展示课展开讨论,并邀请了周常林校长分享关于备课、上课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此次会议不仅为新教师提供了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也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会议中,五位新教师分别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情况。其中,狄文洁老师的展示课课题为《图形的旋转》。狄老师通过结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感受旋转的实用性和价值。她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风车、海岸线等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旋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周常林校长在会议上分享了他在备课、上课以及论文写作方面的经验。他强调了备课的重要性,指出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在上课方面,周校长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

教师通过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论文写作方面,周校长建议教师们多阅读教育类期刊,关注教育前沿动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他指出,论文写作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此次城西家话为新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五位新教师的展示课和周校长的经验分享,教师们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还加深了对备课、上课和论文写作的理解。

5、徐婷婷:以匠心为舟,以热爱为桨

在分享中。各位新老师各展所长,牛老师的历史课生动有趣,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张老师的体育课创新十足,将彩棒融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金老师的英语课则是文化探索的旅程,让学生在任务中感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狄老师的数学课则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切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展示课不仅展现了新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灵感。周校长给我们分享了关于论文写作的心得,在每一堂课上完后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论文,帮助我们更好的教育实践及理论的提升令人受益匪浅教育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愿我们都能以匠心为舟,以热爱为桨,共同驶向教育理想的彼岸。

6、张晋玥:以成长之名,赴教育之约

作为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参与本次会议让我如沐甘霖。钟主任以"夯实教学基本功,赋能专业成长"为主题主持会议,严谨有序的流程让我感受到学校对教师培养的重视。

在"新锐展风采"环节,五位同仁的展示课让我深受启发。英语金老师通过个人积分制激发课堂活力,历史牛老师以丰富的史料构建知识网络,政治徐老师用"松弛感"情境演绎突破教学难点,这些创新实践为我打开了教学新思路。特别是观察到数学狄老师因缺乏动态演示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我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前辈们坦诚反思不足的勇气,更让我明白教学是永无止境的修行。

行政领导"精准把脉"式的点评令我受益匪浅。他们既肯定新教师的教学热情,又直指要害:从课堂节奏把控到跨学科整合,从分层教学到重难点突破,每个建议都如明镜般照见我需要改进的方向。这让我意识到,好课堂不仅要关注教学设计,更要具备全局观和学生视角。

周校长关于核心素养的培训将活动推向高潮。通过解读"目标-活动-评价"三位一体的设计逻辑,我重新理解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校长强调的"把知识转化为素养,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将成为我备课的重要准则。

这场研训犹如及时雨,既让我看到差距,也找到成长路径。未来我将以"做中学"的态度,将所学化为实践,在反思中精进教学技艺,努力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生命课堂。

7、牛子琦:青年论道悟教学,素养领航启新程

参加这次晨曦家话,我收获颇丰,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在青年教师反思公开课的环节,青年教师们的真诚分享让我看到了他们对教学的用心与追求。他们剖析自己在公开课中的优点与不足,从教学环节的设计到课堂节奏的把控,从与学生的互动效果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每一点反思都承载着成长的渴望。这使我意识到,反思是教学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只有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听课老师们的指导意见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青年教师前行的道路,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细致入微地指出教学中的闪光点与待改进之处,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彼此学习、相互支持,借助集体智慧来完善教学。

周校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教学设计探究”的讲座更是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学设计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品格。这要求我们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这次会谈不仅是一次交流,更是一次激励。它让我明确了自己在教学道路上的方向,我将不断反思、积极学习,努力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设计出更优质的教学方案,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8、张妍:以培训为笔,绘教育新篇

这次晨曦家话让我意识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将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听了几位老师的展示课思路,同为青年教师,我有以下反思: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在迁移运用环节存在思维断层,这启示我应优化问题支架的梯度设计。未来将尝试跨学科整合策略,如在古诗教学中融入历史地理元素,通过项目式学习深化核心素养的立体化培养,同时加强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探索,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土壤。

9、崔晓雪:以核心素养为锚,重构教学思维

五位新教师的课堂展示与同行前辈的精准点评,让我在真实的课堂切片中触摸到教学设计的温度,而关于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则为我的专业发展投射出一束理性之光。

评课环节让我深刻认识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生长的生命场域。牛教师回归文本深挖史料价值,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狄老师从日常生活经验着手,培育学生思维建构能力,这些鲜活案例都在证明:知识的传递必须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同频共振。问题链设计要像齿轮般环环相扣,课堂生成应成为预设的延伸而非断裂,恰似为教学技艺注入灵魂的点睛之笔。

在核心素养专题讲座中,"逆向教学设计"理念尤其发人深省。当我们将"学生能做什么"作为教学设计的终点,课程目标便从知识罗列转向能力建构。我注意到,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策略,都在指向培育完整的人这一终极目标。教育不是雕刻时光的刻刀,而是点燃火种的薪火,我将带着这份觉醒,在核心素养的航道上继续探索。

10、吴珂欣:从“青师亮剑”中汲取力量,在课研路上扬帆起航

参加晨曦家话第六届第五期《青师亮剑,课研共进》活动,我收获颇丰,犹如在教育的迷雾中寻得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于我而言是一场满载而归的教育探索之旅。活动中,新教师展示课分享环节精彩纷呈,让我深受启发,也为我的教学之路点亮了新的灯塔。张晋玥老师的结构化教学学练赛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差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让我意识到,教学要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金烨老师在阅读课展示后的自我反思同样发人深省。她坦诚地剖析了课堂节奏把控、学生参与度调动以及阅读技巧传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正是我们新教师成长所必备的,只有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发现不足,实现自我提升。牛子琦老师在讲述北宋中央集权这一内容时,巧妙地运用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角色扮演,将复杂抽象的政治制度变得通俗易懂。这使我明白,在教学中融入有趣的元素,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徐婷婷老师在讲解管理情绪内容时,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通过情景演绎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这种注重知识实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实现了教育的价值。狄文洁老师在图形的旋转课程中,借助多媒体工具,直观地展示图形旋转的过程和规律,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轻松攻克学习难点。在新教师展示课分享后,经验丰富的教师们的点拨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精准把握教学方向。他们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给出了细致且专业的建议。这些建议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堂好课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更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此次活动让我收获满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育之路上坚定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11、何雨薇:理论为翼 助力前行

本次晨曦家话,2024年新入职的教师们以他们的展示课为基础,分享了展示课的教学构思形成过程以及教后的教学反思,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前沿的教学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课堂生成模式,敦促我在教学中要抓好学情、关注学生、落实教材,学习五位老师针对学生的特色化教学方式。会议的后半程,周常林校长针对五年内的新老师的共性专业困惑,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多方面的建议,使我获益匪浅。例如,周校长鼓励我们打造学习中心的新型课课堂,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鼓励教师抓好个人发展,积极参与三大竞赛等,都为我们青年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也将带着本期晨曦家话的满满收获,不断前行。

春山处处行应好,平芜尽处是春山。追光逐梦,以“赤忱之心”根植“沃土”,种下“一缕希望”;勤耕不辍,以“青春汗水”浇灌“新苗”,守护“一抹绿荫” ;春风化雨,以“平淡之心”静候“花开”,收获“一树春光”。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